海工或將成為下一個過剩產業
2013-08-27 08:11:16 來源:證券時報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并非每個向海洋工程(船型 船廠 買賣)裝備業拓展的企業都能獲利。
這個夏天,熔盛重工(位置 評論 新聞 招聘)依然陷在巨虧泥潭。2012年收入下跌一半、虧損5.72億后,熔盛重工把更大希望寄予海工,這家造船業務占整體收入95%的大型企業表示,未來數年海洋工程將會成為公司業務增長新動力。
熔盛重工高管對外的一次公開表態,也是很多船企、裝備制造企業的想法:“海洋工程未來在公司整個業績構成中的占比大概要占到30%~40%左右。海洋工程的全球訂單在600億到700億美元,我國船企只拿到了50億美元,而韓國拿到了500億美元左右,差距很大。未來海洋工程的空間非常大。”
熔盛重工最近兩年海工業績不佳,這與時機有關,也和中海油相關事件有關,不得不在新加坡成立海工公司來尋找海外訂單。
不光船企,裝備制造企業也在進軍海工。煙臺杰瑞石油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作為連續保持利潤年增長50%以上的中小板高成長企業,主要受益于頁巖氣市場的爆發式增長,壓裂設備等油田專用設備為公司帶來高利潤。“我們是國內第一個向北美出口成套壓裂車組的企業”,公司副總裁、董秘程永峰說,“杰瑞股份的高成長主要是掌控核心部件,掌握高端價值鏈條。我們的目標是向油田一體化服務公司發展,包括向海工裝備延伸。”油田服務是個非常龐大的產業,壓力泵送服務是其中最大的細分市場,2012年行業全球收入為454億美元,超過海上鉆井行業的440億美元,更是鉆井設備行業165億美元的兩倍多。
杰瑞股份吸取熔盛重工的教訓,那就是在海工領域也往高端鏈條走,盡量不參與競爭激烈的低端裝備市場。“在海工領域,普通鉆井平臺(船型 船廠 買賣)利潤也低了,低端產業鏈的制造商,在目前行業的行情中日子很難過,熔盛重工就面臨產能過剩、產品價格下降的困境。”業內人士說。
杰瑞股份向海洋油氣開發設備行業的油氣處理、水下設備進軍,作為目前優勢項目的產業鏈延伸,這將避開造船業普遍轉向的大型海工裝備領域,保持高利潤水平。
分析師吳江濤指出,海工低端裝備領域競爭亦越來越激烈,需求高端化趨勢凸顯;傳統船舶并非一味地進入低谷,環保節能型的傳統船舶依然是我國造船行業可以尋找的亮點,海工裝備行業的自給率較低,也給海工配套企業較大的成長空間。
業內人士開始擔憂,下個五年,海工制造中心如果從韓國轉移到中國,也會是轉移低端,屆時低端海工產業可能會在目前過得去的利潤下面臨新一輪產能擴展直至過剩。